從台灣到荷蘭 - YEF 啟發我的十年

Photo Credit: Freepik

全球企業面臨 ESG 的挑戰,許多新鮮人對於能源產業感興趣,我十分開心,但撰稿的同時感到不安,深怕我描述的大象,不僅面向與讀者不同,甚至可能不是同一隻大象,因此我揀選一些通則,就當作是給十年前畢業的自己。

設定正確的目標與方向

如果你有興趣成為國際的人才,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建議,是認真地「考察未來職場」,避免一廂情願、依賴網路與媒體資訊,或是以偏概全。以能源產業為例,這是一個龐大的生態系,高度受到資本市場、總體經濟與政策的影響,包含了籌資、探勘、遊說、法務、工程、設備、輸配電等等領域,每一個領域都是一個子產業,所需要的職能、專業、語言要求也完全不同,就算是同一間母公司,不同國家辦公室的文化,甚至運作方式也可能相差許多,這是我服務跨國能源客戶時,非常直接的感受。

因此我最推薦的考察方式,是在 LinkedIn 上面,以專業且負責的態度與樣貌,尋求該國該領域該職位的前輩請教,盡量爭取「講上電話」而不是三言兩語的訊息往來,在做足功課的情形下,了解產業的運作、公司在地文化、職能要求、以及前輩的職涯動機、心態與前景。

為何值得探討動機與前景呢?

歐洲公司徵才時,團隊在尋找的是個人目標契合團隊目標的「同事」,是一個活生生有溫度,好相處的人,而不是一個冷冰冰的「工具」,因此具說服力的個人動機與前景,常是脫穎而出的關鍵,這是亞洲人才求職時普遍的弱勢,因為我們時常太過琢磨老闆的心思,而忘了自己。

找一份「主流價值的好工作」,並不是許多歐洲人追求的目標;理想的生活模式以及人生志業才是,而工作只是達成目標的其中一種手段與工具,當然,隨著每個人追求的生活模式與志業有所別,適合的工具自然不同,因此了解前輩的動機與前景,才能判斷其建議是否適用於自己。仔細考察未來職場後,反思一下自己的優勢與偏好,刻劃出屬於自己的成長曲線與不足之處,作為進修、技能培養的依據與參考。

雖然能源與顧問產業區隔地相當仔細,但以下有些共通特質,值得儘早培養。

溝通除了需要技巧,還有正確的心態

現在不知道規則如何演進,但 2012 年的 YEF,參加者要在 200 人當中,找到 10 位隊友自行組隊,決定題目、製作商業企劃並簡報,過程好玩但累人而且不甚效率,但這其實非常符合荷蘭職場的文化與工作模式,我超級慶幸這段經驗。荷蘭職場中相對扁平,不只是組織扁平,而且幾乎所有會議與對話,都鮮少階級意識,團體中如果有歧見,即便是主管與部屬,也會認真爭論並且嘗試「說服」彼此,溝通直接且兇悍,一個意見被採納,是因為意見本身很有道理,而不是因為某個人位高權重或是資深,也許這樣的溝通不是非常有效率,但反過來想,這其實是對彼此的專業與為人最大的尊重,這樣的精神讓我聯想到一個生活經驗:有一回我在車站的咖啡廳點外帶,櫃檯的店員說「嗨~你今天好嗎?」我行色匆匆,便直接指明告知我要點的咖啡,店員笑著搖搖頭說「你要先跟我說嗨」,我當場嚇了一跳,覺得有些失禮,因此微笑著與店員打招呼寒暄,然後才點餐,在那一刻,我們的互動與隱形權力關係,從顧客與店員,轉換為兩個平行的「人」之間有溫度的交談。

用領導力照亮身旁的人

績效與表現,在企業中只是「基本要求」,把份內工作做的很好更好,只能說明你我如何符合現行職位,但如果你追求升遷成為管理者,那展現「領導力」是脫穎而出的關鍵,領導力聽起來很玄很難量化,但其實有幾個方向,比如說:你提倡某個思維、做法、理念,促使公司成長進步,大家一想到那個主題,就會想到你,而且願意主動跟隨、討論、實踐你的倡議;又比如說,大家也許都聽過 Google 給員工自由時間,玩一些有趣的專案,這也是一種領導力的展現,甚至像是一個小小內部創業,領導者要在沒有階級的情況下,號召各領域的同事參與,從 0 到 1,然後到處跟預算管理者提案,爭取經費與投資,把一個閒暇的小案子,推動成一個幫助公司成長的小引擎,這都讓我聯想到當年參加 YEF 的情形。

台灣人專業又勤奮,到處受到肯定,如果有意識地提升溝通、語言、領導力等國際軟實力,在國際職場上會非常吃香,礙於篇幅,許多有趣的小故事無法分享,但最後我引用節錄李安導演,在頒發終身成就獎給梁朝偉時的致詞,期許我們成為「讓更多人更好」的人。

“When you’re that talented and you have the natural look, that’s a gift. But to share it with kindness and to facilitate it in others, time and again, that’s a lifetime achievement. Being a great actor demands a love of the craft, and being a star requires you to function as inspiration for others, like a kind of modern royalty.”

【作者簡介】
Maxim Liu,旅居阿姆斯特丹,Chamber X Chamber 基金會共同創辦人,現任職於 Infosys Consulting 提供組織變革管理顧問服務,鹿特丹管理學院 MBA 2019,YEF 2012。熱愛古典音樂與旅遊,致力於讓古典音樂走入人群,支持台歐藝術交流與更多台灣音樂家在歐洲發展。


從台灣到荷蘭 - YEF 啟發我的十年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付諸行動的夢想家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