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 Strategic Thinking 到職場的求生及發展

隨著自己團隊業務發展的需求,近期需要面試幾位市場研究經理的候選人,從履歷上的經驗及面試的談吐,我和同事共同傾向錄取一位分別有二段工作經驗共 4 年的候選人,而不是一個有四段共 13 年工作經驗的另一位候選人。從這事情,也讓我問自己,到底工作年資是不是職場競爭力的保證呢?
我在 2018 年加入目前以生命科學領域聞名的美資公司在中國市場的職位,當時主要的任務是在集團層面「提升」市場部在公司的影響力及部門價值。沒錯!當時的面試主管就是這麼簡單的描述,沒有更多的細節了。加入市場部之後,我發現部門團隊主要分為數位十年以上生命科學背景的行業專家,另外還有幾十位從事市場宣傳的同事,然而當時這二種類型的人並無法有效合作。首先,我所面臨的挑戰是生命科學領域的同事對於我在學科專業上的輕視,因為並非與他們同是生命科學專業背景。其次,市場宣傳的同事有著非常自我中心的做事風格,並非以市場及公司的方向為主要考量。
職場生存學:把線頭找出來
當時這場景深深讓我體悟電影「寒戰」的經典台詞:『每一個機構、每一個部門、每一崗位都有自己的遊戲規則,不管是明是暗,第一步學會它… 第二步,就是在這個遊戲裡面把線頭找出來,學會如何不去犯規,懂得如何在線球裡面玩,這樣才能勉強保持性命』。對我當時來說,所謂的線頭就是可以提升部門影響力的一些進展,我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去思考及尋找怎麼樣的題目可能讓公司領導層對我及我的部門有點興趣,然後利用領導層對這話題的期待,回頭撬開部門同事的一點改變及一些配合。皇天不負苦心人,我觀察到了一個重要的市場動態,但大家卻沒注意到對我們可以利用的市場機會,順利讓線頭開展下去。
領導力發展的致勝思維:Strategic Thinking
我們公司對於開拓型領導人的選拔有一個關鍵考量是「Strategic Thinking」,這是我加入公司後人資告訴我被錄取的原因。從我個人的解釋,體悟到較強 Strategic Thinking 的人可以將一段時間內累積的訊息、人脈及資源,有效的轉化為下一個目標,從個人的每日工作之中,在心中有一個清晰的戰略目標,可以思緒清楚地去挖掘,去辨別對中、長期有幫助的事物,把有效的時間精力投入其中。在 2018 年加入現在工作時,我很清楚我的目標是提升市場部對公司的影響力及部門價值,從而我清楚知道我的預算花費,我的團隊工作投入該如何往此終極目標而努力。經過不到一年的時間,部門的同事已經對我帶給部門的方向及改變看到本身過去行業專業無法看到的事業,而更願意在我的領導之下工作。
把 Strategic Thinking 帶到個人的職業發展
回到我一開始的開場例子,一個 4 年工作經驗和 13 年工作經驗的候選人。我們的思考是這候選人很清楚知道現在、下一個、下二個工作經驗的戰略連接,因此有比較大的動機勝任眼前的機會。然而四段13年工作經驗的候選人,眼前就只是一份不同公司的工作,讓自己離開目前不如意的環境。
我個人的一些思考提供大家參考。我發覺,當今職業發展漸漸無法利用職業年資簡單去斷定一個人在職場上的能力及價值,這對於出入職場不同年長的職業人士也許是個機會,也許也是個危機。然而值得思考的是,我們可不可以培養更好的 Strategic Thinking 去發展目前的工作,也思考目前的工作帶給自己未來的價值及終極連接。

【作者簡介】
李佳泓 (David Lee),2006 年參加 Epoch School - 未來創業人 (YEF) 計畫,畢業於交大電機研究所碩士及中歐國家工商管理學院 MBA 學位。
目前在賽默飛世爾科技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擔任中國區集團戰略市場資深經理。曾任艾默生電器全球產品經理,及德州儀器台灣區業務工程師。2012 年起常駐上海。
談 Strategic Thinking 到職場的求生及發展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付諸行動的夢想家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