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齡社會下,不能忽視的「生活」產業

回想起 2015 年的 YEF 之旅,很多的時間都是在自我質疑、探索,希望挖掘出自己的樣貌,並且更認識自己。當時的團隊從自身生活周邊找到想要解決的問題,這個過程也影響了我在畢業後想要投入並帶來改變的領域:高齡產業。然而時間拉到八年之後的現在,我深深感受到,其實所謂的高齡產業,就是一個與「生活」有關的產業。與我們每一個人,無論男女老少都相關,且足以影響人生不同階段的生活品質。

我在社會企業銀享全球擔任專案經理六年半的時間內,曾有機會辦理許多的論壇、工作坊、訓練課程、海外參訪,透過與海外組織的交流,將許多高齡產業的新思維帶進台灣。其中,來自史丹福大學長壽中心的「人生新藍圖,The New Map of Life」研究成果中,就提到:在人人都可能活到100歲的時代,我們在人生的任何階段都該思量並為邁向幸福長壽人生採取行動

相較於現在 8 – 90 歲這一代多數的長者而言,現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我都可能擁有「非傳統」的人生階段軌跡。對於我們來說,22 歲或許還沒打算進入職場、30 歲也還不想結婚生子、65 歲也不一定要選擇退休…,而除了這些相較之下是可以主動選擇的人生階段外,也有可能遇上無法預測的人生轉變,譬如為了要照顧家人而離職、或者因為疾病與意外而人生不得不改變軌道。這些人生階段的轉變,每個連結點都可能伴隨著新的需求出現,並從生理、心理、社會連結、財務安全…等方向,影響我們是否能擁有幸福健康的長壽生活。舉例來說,如果不想退休,我們可以如何規劃自己喜歡又能持續進行的工作?企業是否也有多元的可能性創造彈性的職場環境?如果在工作的同時突然面對要照顧自己的家人,又有哪些服務可以幫助照顧者找到最適合的生活平衡與資源?

在這幾年探索高齡產業的過程裡,我自己也思考了許多關於生活型態、甚至生命本身的議題。因為工作的關係,有機會到荷蘭、丹麥、日本進行多次的參訪與交流,對日本在超高齡社會下的相關推動尤其感興趣。近期讓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個案例,是來自千葉縣的宅老所「石井家」,他們其中一項計畫「52 間の縁側」也剛在 10 月份得到 GOOD DESIGN AWARD 2023 的最高榮譽獎項。透過打破既有的社會福利制度,石井家創造以「互助」為主體的共生型服務,過往身障者、長者、小孩被視為不同類別的福利接收者,但在石井家裡,他們彼此互相扶持,工作人員也融入其中,不再區分誰是被照顧者、誰是照顧者,同時也透過空間與服務的設計,讓周邊社區的居民、放學後的孩子們都能夠輕鬆自在地駐足在空間中,創造彼此連結交流、共享生活的場所。這類型的服務推動,在日本面臨長照專業人員不足的現實情況下,成為相當重要的發展方向。

10 月初石井家的負責人石井英壽先生來台分享時,也提到一個他們推動共生型服務很重要的價值,就是讓孩子們可以和長者在同一個空間相處、學習不同世代的觀點,甚至是共同參與及見證生命最後一哩路的過程。從石井先生分享的影片可以看到,在石井家的長者離世時,孩子們能夠直接觸摸長者的臉與身體,感受何謂生命的終點。在台灣,多數人從小到大並不會有機會學習、討論關於死亡的話題,但在百歲人生的時代下,如何在生命還未進入尾聲前,了解並規劃自己的人生最終階段,想必會越來越重要。

從個人健康習慣的建立及自我價值的追尋、到一個社區或社群建立起互相照顧與共同生活的社會連結,再到整個社會對於不同年齡層、不同狀態的人的支持,超高齡社會下需要預備的新產品、新服務還有非常多。目前在台灣也已經有很多組織針對百歲時代下的生活提出新的解方,例如:新型態的共居模式、家庭照顧者的管家陪伴服務、熟齡志工投入支援社區家庭育兒…等。然而超高齡社會並不是只有政府、企業的責任,更是由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所建構出來的。

對我來說,進入高齡產業讓我預先看見了許多在百歲人生當中會遇到的挑戰,也同時看見了許多新服務所帶來的美好,與其說我們每一年在變老,我更喜歡將年齡的增長視為不斷的「長大」。期許我們都能從現在開始,為自己漸漸長大的的百歲人生進行投資!也歡迎對這些議題感興趣的你,未來可以找機會一起聊聊你的想法!

【作者簡介】

王若馨,2015 年 YEF 代表,曾任銀享全球資深專案經理。畢業於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喜愛嘗試新事物、接受挑戰。2015 年參與時代基金會的 YEF 計畫後,因緣際會之下接觸了高齡議題,因此投入高齡產業進行努力。

2023 年選擇離開服務六年半的銀享全球,期待透過彙整現階段的累積及新方向的探索,為下一階段的自己帶來新的探險!


超高齡社會下,不能忽視的「生活」產業 wa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付諸行動的夢想家 on Medium, where people are continuing the conversation by highlighting and responding to this story.